[长征七号]

— 2016年 —

CZ-7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,采用无毒、无污染的液氧/煤油推进剂,具备近地轨道13.5吨、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.5吨的运载能力。

长征七号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,将承担载人航天货运飞船等发射任务,未来也可以承担商业航天和国内其它航天器的发射任务。2016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,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。

[长征五号]

— 2016年 —

CZ-5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,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,是我国目前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。

该火箭全箭总长56.97米,芯一、二级直径5.0米,单个助推器直径3.35米,火箭起飞质量约869吨,具备近地轨道25吨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,与国际上主流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,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,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之一。

2016年11月3日,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取得圆满成功。未来,它将可以完成近地轨道卫星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、太阳同步轨道卫星、空间站、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务。

[长征2F号]

— 1999年 —

CZ-2F是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,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,以提高可靠性、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,可靠性超过97%,主要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。

该火箭长58.4米,芯一、二级直径3.35米,火箭起飞质量约480吨,可以把8.6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公里、远地点350公里的地球近地轨道;作为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,它与其它常规运载火箭最大的不同是顶部有逃逸塔,当火箭发生故障时,它可以使箭船分离,使航天员脱离危险;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运输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要求,长征二号F火箭分为发射运输飞船状态和发射目标飞行器两种状态。

1999年11月19日首次发射并成功将中国第一艘实验飞船"神舟一号"飞船送入太空,2003年10月15日,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,圆了中华民族多年的“飞天梦”。

[长征三号]

— 1984年 —

CZ-3是以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基础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,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。

CZ-3是以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基础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,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。

长征三号火箭于1984年4月首次飞行成功,将“东方红二号”试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。在1990年4月,它首次执行外星发射任务,成功发射了“亚洲一号”卫星。在此之后,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了包括“亚太一号”卫星、“亚太一号甲”卫星、“风云二号”卫星等多颗国内外卫星。目前,该火箭已退役。

[长征二号]

— 1974年 —

CZ-2是我国第一个大型运载火箭,用于发射低轨道重型卫星。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航天返回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的国家,这对加强我国国防力量,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。

该火箭长32.6米,最大直径3.35米,起飞重量190吨,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.8吨,推进剂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。它是中国运载火箭的基础型号,共执行过4次发射任务。以长征二号火箭为原型,先后研制出长征二号甲、长征二号丙、长征二号丁、长征二号E、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,形成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。目前,“长征二号”已退役。

[长征一号]

— 1970年 —

CZ-1是我国首枚运载火箭,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。

长征一号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,起飞质量81.5吨,起飞推力约104吨,箭长29.46米,最大直径2.25米。1970年4月24日,它成功将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送入预定轨道,奠定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的基础,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。自2016年起,我国也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“中国航天日”。

长征一号火箭共执行过两次发射任务,均取得圆满成功,其中第二次发射是在1971年3月3日,成功把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。目前,该火箭已退役。